
一、背景和依据
(一)背景。
为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人地对应”工作,根据《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实行“人地对应”的指导意见》(浙土资规〔2018〕5号)文件精神,要求各地在2018年底前制定被征地农民“人地对应”参保具体实施办法,并由区政府分别向省自然资源、人力社保、财政、农业等业务主管部门报备,未报备将影响土地“农转用”的报批。
(二)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3.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第264号令)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通知(浙政发〔2014〕19号)
5.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实行“人地对应”的指导意见(浙土资规〔2018〕5号)
二、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共分四大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明确了“人地对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人地对应”工作的意义。在《舟山市定海区关于印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定政发〔2009〕49号)的基础上,加强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行“人地对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参保指标的核定和加强参保对象的审核,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部分,进一步明确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行“人地对应”的工作要求。(一)依法依规确定参保范围和对象。参保范围:自最近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集体所有耕地,按规定合理确定参保指标。参保对象:持有被征收耕地合法权源资料、征地公告发布时年满16周岁、户籍地在舟山市行政区域内、且满足定政发〔2009〕49号文件规定情形的被征地农民。(二)参保指标核定工作。将行政村(或经济合作社)的上年度末土地变更调查耕地数量(亩)和公安部门按传统口径确认的农业人口数的比作为核定参保指标的基本参数。按基本参数核定每亩参保人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原则上每亩耕地核定1-2人。(三)按照“人地对应”要求确定参保人员名单。在确定参保人员名单时,应按照“人地对应,征谁保谁”原则,将被征地农户家庭中符合条件的成员作为参保对象。(四)参保指标管理。对指标有效期、节余指标管理进行了明确,强调参保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买卖。
第三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政策衔接、维护社会稳定三大方面提出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把“人地对应”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决定成立联合审核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按定海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联合审核小组文件执行,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详见《关于成立定海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联合审核小组的通知(送审稿)》。(二)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经常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加强督查工作,及时处理群众信访,认真查处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做好政策衔接、维护社会稳定。明确了政策衔接过程中的几项内容,参保指标确需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调剂使用的流程,以往核定的参保指标包括多核、未使用的参保指标的梳理和使用期限问题,要求建立操作透明、约束力强、使用便捷的参保指标管理台账,以及要求将被征地农民参保“人地对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和汇报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实施办法》的执行时间等事项进行明确。
解读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
(采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