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较大程度的“增大”房屋面积:
购房时的面积并非是按照套内面积(实际面积)来计算的,其包含了公摊面积。且公摊面积并非透明的,也就是说购房者根本不知道除去套内面积后的所谓“公摊面积”到底公摊在哪,这也就给了开发商任意确定公摊面积,增大房屋面积的机会。
二、重复计算公摊面积:
如前所述,公摊面积不透明,购房者根本不知道哪些公摊面积是自己的,也就遑论使用了。实践中,常有小区的消防应急场所被算作公摊,又被划为停车位售出,这明显系重复公摊。以北京为例,据北京青年报2017年的调查报道,北京五环及五环以外的普通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的售价(含二手车位)在15万至20万元/个之间;四环到三环间的车位基本在15万至30万元/个之间,若建100个停车位,就能带来好几千万的利益。而实践中,这个数字可能更高。
三、公摊面积被开发商用于出租牟利:
在一些小区电梯、楼道、停车场等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广告。理论上说,既然这些地方是业主公摊的,业主们也就对这些地方享有所有权,广告收益也应当属于业主所有。但事实并非如此,广告收入并没有进入业主们的腰包。
(采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