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就算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拆迁,也见过身边不少朋友与拆迁“斗智斗勇”。依照正常的拆迁程序其实是不会有太大纠纷的,先公示许可证,再就拆迁赔偿和人员安置问题与被拆迁方洽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拆迁赔偿协议,等拆迁赔偿款到手、人员物资全部撤离后,最终才是拆迁方拆除被占地。
但是,很明显的并非所有的拆迁都能够按照规定来,因此拆迁纠纷不胜枚举。在以下5种情况下,被拆迁方阻止拆迁的行为是合法的,大家注意看一看。
1、拆迁方没有用地许可:
土地本质上不是私有资源,因此征地是要得到法律权限许可的;在开始征地工作之前,拆迁方首先就要拿到有关部门审批同意的征地文件,拿到用地许可,否则征地从一开始就不合法了。
2、拆迁方没有公示征地方案:
在拆迁方案中,应该包含被征地的范围、拆迁的时间、赔偿的标准及方式等;并且要有相关部门的盖章。如果拆迁方没有公示证件,那么该拆迁行为有可能就是不合法的强拆强占,被拆迁方可以阻止拆迁。
3、人员未合理安置:
在征地拆迁时,拆迁方需要解决被征地群众的住行问题,修建统一的安置方或者补贴住房款等方式。当被拆迁群众的安置问题没有落实之前,拆迁方不得开始拆迁。
4、赔偿款未到位;
现在征地拆迁与原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在可以在得到拆迁款以后再搬离、拆迁方再开始动作。有效防止了双方签订拆迁赔偿协议后人员搬离,拆迁方开始拆迁,但过了很久拆迁款仍不下发,导致被拆迁方生活困难的问题。
5、强制拆迁;
就拆迁赔偿问题等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是很正常的,拆迁方必须跟被拆迁方积极有效的沟通,而不是趁机强行拆迁,告诉被拆迁方拆都拆了,要得到赔偿就赶紧签字。这样的做法以前常有,但都是违法的!
在拆迁案件中,的确不乏有的人坐地起价,想要得到高额赔偿而阻止拆迁得例子;因此当拆迁方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拆迁方阻止拆迁产生的纠纷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但是,以上5种情况阻止拆迁却是合理合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大家就不要忍气吞声了。
(来源:最新说法)
(采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