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白协议,是指拆迁方直接拿着空白纸张找被拆迁人签字,待其签字之后再补上补偿安置的具体条款。
而一旦被拆迁人把签了字的原件交给拆迁方,主动权就转移到了拆迁方手中。有了被拆迁人的签字,拆迁方对于补偿金额、补偿方式、补偿期限等协议内容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当事人只能被动接受。
空白协议,在拆迁中并不陌生,签空白协议的被拆迁人也不少。因此引发了许多纠纷,一是直接影响着被拆迁人的补偿利益,二来也是地方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而且,空白协议从法律上来说,有欺诈性,不符合法律遵循的公平正义理念。从实质上说,严重侵犯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杜绝“空白协议”的出现,尤其是在涉及公民重大财产利益的拆迁当中。

首先,几乎所有的拆迁,拆迁方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压缩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随着拆迁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府便逐渐收紧了拆迁政策,暴力拆迁也越来越没有空间。于是,拆迁方改变了战略战术。他们抓住民众不懂法、以及部分人贪图小便宜的弱点,用“合法”的手段诓骗被拆迁人以极不合理的代价让出房屋,这就有了“空白协议”的出现。
通常,会有村委会或者村集体里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拆迁方的人员一起拿着空白协议上门找被拆迁人签字。当被拆迁人质疑为什么协议是空白的时候,这一行人通常会说:
“相关程序还在审批,反正补偿不会少你的,你优先签了字就可以优先选房子或者有其他好处”;
或者只要是被拆迁人提的条件都通通答应,前提是先把空白协议签了……
很多被拆迁人一是因为不懂法,二是因为对政府和村集体、村委会的信任,当然也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便在拆迁方的忽悠下,糊里糊涂签了空白协议。而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万典律师在大量的代理案件中发现:几乎所有签了空白协议的被拆迁户,最后拿到的拆迁补偿基本都被折半降低。
而当初不管是拆迁方还是村集体许诺的“好处”都没有实现,或者就算实现了,比起自己折价损失的拆迁补偿,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当。
这时候这些签了空白协议的被拆迁人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而再想要维权,因为是“自愿”签的字,从取证到诉讼,都难上加难了。
因此,律师要提醒大家的是:空白协议绝对不能签。
从很多实际案例来看,无论拆迁方是威逼还是利诱,千万不要签订空白协议。空白协议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签订方非常危险,很多合法权益会因为这一时的疏忽没法保证。
对此最好的方法,被拆迁人用录音将拆迁协议的内容记载下来。或者,将协议的内容落实到纸面上,请拆迁公司的负责人签字。等到有了正式协议,再进行交换。
除了空白协议绝对不能签,我们在签安置补偿协议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也不要轻易签字。
1、没有征收依据的协议
在拆迁中,很多被征收人并不知道有征收公告文件。从法律上讲,在要征收之前,必须有行政机关发布征收公告。公告内容要具体明确征收原因、征收范围、拆迁安置补偿等,以确保被征收人的知情权和相关的诉讼权利。
没有公告就要求签订的“先行搬迁拆除协议”“模拟搬迁协议”,大多缺乏法律依据,签订的风险极大,很有可能 “房子拆了,钱没拿到”,这类协议不能签。
2、签约主体没有资格
被征收人要认清究竟谁是拆迁人,我们从签定方的签章来进行确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才是合法的签约主体。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合法的签约主体。
拆迁公司、街道办、村委会等其他组织,而这些组织是没有资格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如果拆迁协议上的不是法律规定的主体,被征收人可以拒签协议。
3、不允许选择房屋置换和货币安置
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目的在于保障拆迁户的基本居住权利,被征收人有权选择产权调换还是货币补偿,旧城改建的可以选择原地回迁或就近安置。
只有在被征收人主动放弃回迁的前提下,征收方才可以外迁或纯货币补偿予以安置。一些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剥夺被征收人的选择权利,以政策引导、情况特殊等为理由诱导被征收人选择纯货币补偿,被征收人应当拒绝签字并坚持自己要求回迁安置的权利。
4、补偿内容不合理
补偿协议经常会约定速签奖励金、早搬奖励金,这些蝇头小利不是“白给”的。
补偿拨款的总额是固定的,房屋价值的补偿部分经常会“偷工减料”。有些地方甚至不进行房屋价值评估,直接约定“一口价”,变相剥夺了被征收人的评估权。被征收人对补偿面积、补偿标准、搬迁费补偿奖等重要信息要仔细检查,确定信息明确具体且补偿合理。下笔签字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5、违约责任约定不明
违约责任条款是对守约方的一种保护,对违约方的一种惩罚。
纯货币补偿一般当时就能拿钱,风险不大,但产权置换一般有搬迁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却没有按时交房时,延长的过渡期应当约定支付额外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和相应的惩罚。以保障在拆迁方没有按时兑现协议中规定的内容时,被征收人的合法权利。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的协议,也不要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