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得益于城市化进程,价格相对实惠的拆迁安置房成了二手房交易市场中的“香饽饽”,但因拆迁安置房交易的限制性条件较多,此类房屋买卖中存在较多潜在风险。
这类房源买卖手续多、周期长,身处瞬息万变的市场,在后续实际交付中有较大风险或变化——有时房子还没过户,房价却已翻了几番,有时期房可以交付了,却发现因种种原因无法过户……
由于安置房这样的特殊性,很多人对安置房买卖仍然不放心,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心中都有疑虑。
当然,也有部分人可能买房心切,对价格实惠的拆迁安置房十分心动,没有对其风险做相关了解就匆匆签了合同,之后却发现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大家很有必要对拆迁安置房交易的相关规定有所了解,以免遭受损失时追悔莫及。
所谓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
因为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的约束。所以和一般的商品房交易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大类:
-①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如黄埔江两岸进行的世博动拆迁。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定,被安置人获得这种配套商品房的,房屋产权属于个人所有,但在取得所有权的5年之内不能上市交易。因此买卖合同必须在5年后取得所有权,才能受到法律保护,才是合法、有效的。
-②因房产开发等因素而拆迁,拆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与市场价比较而言)。该类商品房和一般的商品房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属于被安置人的私有财产,没有转让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买卖合同合法有效。
拆迁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区别,就是开发商在取得拆迁安置房土地使用权时享受了政府的优惠政策,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拆迁户在首次办理产权证时不用缴纳出让金,但在产权证书会有标记。拆迁户如果转让该拆迁房需要补交出让金,补交了以后与普通商品房就是一样性质了。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拆迁安置房,能不能买卖关键是看有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房产证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合法权利并对房屋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唯一合法凭证。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房屋只有在取得房产证后才可以进行二次交易,没有取得房产证是禁止上市交易的。
安置房的土地是分为国有和集资,如果所购买的安置房土地性质是属于国有的,那么就可以办到产权证,但如果安置房为集资的土地是办不了产权证的。
国有土地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了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地方政策的约束,所以和一般的商品房交易有很大的不同。
但如果拆迁安置房取得房权,并且没有规定限制对外出售,或者限制转让的期限已满,这样的拆迁安置房和一般的商品住宅没什么区别,可以买卖。
购买没有产权证的房屋,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无法办理贷款、无法过户,甚至签订的买卖合同也是不受法律认可的。
所以说,在买卖安置房之前,一定要先确认好房子的产权情况,保证房子有了“权利通行证”再买单。不要对价格心动了,就匆匆下单。
①政策性风险。如前文所述,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而建造的安置房在取得所有权的一定期限内(一般需5年以上)不能上市交易。如果在这个期间内买卖拆迁安置房,显然买方会被迫承受更大的风险,极有可能因为政策限制而拿不到产权证明从而影响后续的许多事项。
②价格因素(或称市场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拆迁安置房的买卖会在拆迁安置协议签订但拆迁安置房尚未交付时进行,但是房地产价格市场变化较大,自买卖合同签订至实际交付房屋期间房屋价格大涨或大跌都是有可能的。
最终交付房屋时可能会存在一方因价格反悔、拒绝交房或拒绝交钱的窘境,甚至可能会引起诉讼。
③不确定因素较大。上面提到,拆迁安置房的交易周期长,往往在交易期间伴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
例如,卖方在收到房款之后、交付房产之前去世,那么买方需要与卖方继承人继续交涉,而卖方继承人倘若对合同有不同意见甚至不愿继续履行合同,也会因此带来诉讼的负担;此外,也有可能因为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合同的履行出现困难甚至无法履行。
万典律师提示:
房屋的买卖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拆迁安置房有其特殊性,双方都应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提前了解房屋及当事人详细情况再做交易,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买卖纠纷,给双方带来损失。
实际上,任何买卖都有风险,拆迁安置房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它具有的一定的政策性而显得更为特殊。
老百姓如果在拆迁安置房买卖方面遇到了难以解决问题,或是对面临的风险拿不准,最好不要贸然做决定,可以向专业律师进行咨询,然后再安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