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以来,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拆迁已圆满结束”的声音,这让很多人陷入了“恐慌”。其中尤以久盼拆迁的老房子居民和囤积老房子博拆迁的投资客,最坐立难安。
前者往往是低收入群体,有很强的换房需求,但苦于收入跟不上房价上涨速度,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拆迁。他们也是城市拆迁政策真正的服务对象——常年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老房子里,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且极其落后,无电梯、无物业、无娱乐设施。
后者是近年来市场上新兴的炒房群体,他们只瞄准城市中具有拆迁价值的老房子,大量囤积然后坐等拆迁,赚取拆迁巨额赔偿款。他们不仅带偏了拆迁的价值取向,更挤压了数以万计的刚需的切身利益。
那么在2022年,进入城市更新的时代,曾经的拆迁真的完全翻篇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该拆的还得拆。
从2018年开始,拆迁规模确实大幅缩减了,2019、2020全国棚改开工总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但这不意味着拆迁圆满结束了。
首先,从各省公布的“2022年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可以看到,2022年棚改拆迁仍然在如火如荼进行;其次,发改委针对棚改拆迁的专项资金仍然正常发放。
2022年,住建部明确表示“限制城市无限扩张,严格管控建设超高层建设,防止大拆大建。” 这里的表述是“防止大拆大建”,而不是“停止大拆大建”。换句话说,2022年拆迁并未完全叫停。
事实上,在正式实施的住建部“城市更新”新规中,也已经确定了,2022起老房子统统按“新规”处置:老房子不再一拆了之,而是按照实际情况,严格实行拆迁、新建、旧改并存。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些房子会旧改,哪些房子会继续拆迁?
对此,住建部也给出了明确答复:旧改的对象,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文件,“旧改”主要涉及3大项内容: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
很多20年房龄以上的老房子现存的基础设施老化、无电梯、无停车场、无物业、无娱乐设施、无便民设施等,经过一番改造后,可以说,不仅会旧貌换新颜,品质也会大幅提升;
而拆迁的对象,今年初在住建部政策发布会上,也确定了2022起,有3类老房子依然会“全拆重建”:
大家印象中危房一般是“不能住人的危险房屋”。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相关文件,对“危房”有明确的定义: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 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危房分为整幢危房和局部危房。
那么一栋房子被判定为“危房”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一般来说是两个:
1、具有合法的产权证书,其实就是指合法性;
2、经市房屋安全主管部门列入名录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鉴定报告处理意见为整体拆除。
目前市区中的一些老房子,还有一些是存在质量问题的,甚至一些还是危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也会有一些老房子会慢慢出现质量问题。
对于这些质量出现问题的老房子,是不符合旧改条件的,拆迁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比如目前城市中的多孔板建材建设的老房子,这些房子不仅房龄已经非常高,并且本身建筑标准就不符合目前的安全标准。因此,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老房子,未来还是会通过拆迁来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的。
这其实很好理解,城市在发展,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有些老城区的房子,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但是在前些年的“拆迁大潮”下,这类房子或由于拆迁户不同意,或由于拆迁成本高,或由于未纳入拆迁范围等原因,并未拆迁,但事实证明,这类房子极具拆迁价值。
2022年这类房子拆迁的可能性非常高。尤其是老城区低密度、黄金地段、且周边配套成熟的老房子,全拆重建的价值极高,不仅地方会想方设法靠其赚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开发商也想通过这类项目赚更多的利润。
顾名思义就是阻碍城市发展规划的老房子,这类房子一般以“城中村”为主,尤其是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现存的“城中村”总量不低,2015-2018年这一轮棚改拆迁热潮中,虽然拆迁了不少,但存量依然很高。
还有就是很多老城区的城建设计已经跟不上现在城市的发展了。可以说,现在老城区很多老小区,已经阻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了。比如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在修建地铁,老城区在修建地铁时,很多老小区都影响了地铁的修建;另外,老城区的道路拓宽、修建公园、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都会将影响工程建设。
2022年起,这类房子拆迁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尤其是核心片区规划新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地段,老房子大概率会集中全拆重建。对于这类房子,拆迁时往往会按照“征用”的名义,所以当然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偿。